校园故事
主页 > 校园故事 > 内容页
2013-04-13 18:12 作者:admin
有些爱,你不必偿还(2)
  



  三

  第二年开学没多久,娘的病没撑住,一撒手走了。经人撮合,爹跟邻村一个寡妇又组了家。寡妇带来了两个孩子,一下子多了两张吃饭的嘴,黄小秋家的日子过得更加惨淡。

  丧母加上后妈一家子,黄小秋变得更加沉默。尽管学习劲头一直没减,成绩却还是渐渐地往下掉。期末考试,黄小秋只考了第五名。从来没有这么落后过的黄小秋,一下子慌了阵脚,对她来说,失去第一就意味着失败。至少,是失败的开端。

  信还是寄出去了。没几天,陈阿姨的回信和汇款就到了,信中照例又鼓励她要考第一,继续保持云云。这一次,黄小秋没把寄来的钱交给爹,而是偷偷攒了起来。从此,她的学习劲头一落千丈,成绩再没提上来过,“一天一个台阶”,不是往上,而是往下了。

  转眼到了中考。考试结果一出来,黄小秋竟然连县重点高中都没考上。接到消息时,爹吃惊得跌坐在椅子上,愣愣地望着一脸漠然的黄小秋,半天回不过神来。

  黄小秋没有去普通高中报到,而是揣上攒下的钱出门打工去了。

  临行前,黄小秋找到刘芳,两个人说话说到半夜,也哭到半夜。此时的刘芳,已经是一名县一中尖子班的学生了。直到这个晚上,黄小秋才知道,资助刘芳的阿姨(连姓都忘了)自第一次见面后,竟然再没有与她联系过,只是每年定时将资助款汇过来。

  惊愕之余,黄小秋陷入了迷茫之中。从茫然中回到现实,她对刘芳说:“我走后,你一定要每学期帮我转寄一封信给陈阿姨。如果不是怕地址不对,我在外面就直接寄给她了。陈阿姨是我的恩人,我答应每学期都给她写信汇报学习情况的,我不能让她失望!”刘芳含泪答应了。

  以后几年里,黄小秋再没回过一次家。在她心里,家早已消失了。

  在沿海的某个城市,三年间,每到一个学期结束的时间,黄小秋都要写封信,信中说自己又考了第一……陈阿姨也还在继续资助“黄小秋”。每次,这笔钱都由刘芳转交给黄父,充做家里还款中的一部分。

  高考那年,考试时间刚过,黄小秋又写了封信转给陈阿姨,说自己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名校,感谢她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还说现在有助学贷款了,学校也有高助学金,上大学不成问题,要她以后不用寄钱了。

  帮助转信的刘芳,以县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大学。而那年,黄小秋还在南方一家私企打工。

  刘芳上大学的第二年,一个偶然机会,黄小秋认识了一位年过半百的地产商人。恰逢地产商新丧偶不久,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再到后来,黄小秋嫁作了商人妇。婚后,黄小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汇足一笔款子,给那个她熟得不能再熟的家乡省城地址。

  一个秋天的下午,羊洼村小学新学年又开学了。开学典礼上,一场“一对一”的结对助学仪式也同时展开。见面会上,一位衣着华丽的少妇,望着眼前怯生生地对自己赔着小心的小女孩儿,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台上跳舞出窘的自己。她蹲下身子,握着女孩儿瘦弱的小手,忍住眼中的泪,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你是自由的,不要向我作这样的保证,也不要你每学期给我写信,你没有这个义务。帮助你,我是自愿的、无偿的。孩子,你要记住:第一,永远只有一个,而人生的目标,却有很多……”

  少妇说完,一行热泪滚落脸颊,打在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站认可其说法或描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