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
主页 > 人生故事 > 内容页
2013-07-16 21:39 作者:admin
复旦硕士创建“有毒食品维基百科”(2)
  



  最后,他们挑出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之间有明确来源和受害者的2107篇报道,制作了2840条记录,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事发地、涉及食品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媒体来源和网络来源等关键词,方便用户检索。

  在吴恒眼里,这个项目的核心就在于这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有点类似于‘有毒食品维基百科’。”他说。

  但令吴恒不解的是,虽然现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周围的人好像都不太在乎了——“没什么可以吃的了吗?那反正吃什么都是中毒,就和原来一样呗”。

  “我觉得现在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报道一多,大家就开始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了。”吴恒说,“不过,我想把之前所有的新闻都搜集起来,可能水温就比较高了。我希望惊醒的青蛙能多一点。”

  “易粪相食”与“掷出窗外”

  吴恒开玩笑说,完成这篇报告差点让他得了厌食症。在搜集资料时,当读到东莞和重庆两地用化粪池水熬地沟油的报道后,他恶心得没去吃午饭。

  于是,在完成“有毒食品维基百科”资料库后,他又撰写了两篇报告——《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和《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

  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采用“易粪相食”这个词语来作为报告的标题。在读《左传》时,“易子相食”(指战乱灾荒年间,人们不得不吃人充饥,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就互相交换子女来吃)的故事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4月,吴恒又读到了上海查封染色馒头的报道。问题馒头的制作者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这让他觉得好气又好笑:如果每个有毒食品的制造者都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一个行业的人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觉得这样就安全了,那么这场博弈就没有赢家——因为大家都在“易粪相食”。

  当吴恒读到1906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他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的纪实小说《丛林》时,他发现,即使在美国,一个世纪前,他们的食品生产行业同样处于“丛林状态”。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在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罗斯福随后与辛克莱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而众所周知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创立,是世界食品安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被称为“美国食品安全守护神”。

  吴恒相信,把食品“掷出窗外”的不应该只有美国总统,而应该是所有对食品安全不满的人。

  2000年吴恒读高中时,听学长说过,几年前学校食堂曾将前一天卖不掉的饭菜留到第二天再卖。学生们忍无可忍,其中的活跃分子串联了各个班级,终于有一天,大家去食堂购买了早餐后,把油条、大饼全部扔在了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这件事发生后,食堂的伙食的确有所改善。

  在吴恒看来,县城高中的学生们集体扔食物,与罗斯福在白宫把香肠从窗户扔出,“相隔百年,相距万里,却是异曲同工”。“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那应该是因为他们相信,事情不会自己慢慢变好,需要外界的动力与刺激。”他说,“掷出窗外”是每个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有的态度。

  “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奋斗”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站认可其说法或描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