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命的导师
我们常说生命中的贵人或智者,他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建议,一个典范打动你的心,而使你做彻底的转变,我们说这是“开窍”,美国人说是“啊哈时刻”。你的生命导师不必外求,他们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有一颗受教的心,愿意去寻求并倾听别人对你的反馈(这很不容易,因我们只倾听我们尊重的人或顺耳的话),接受别人对你的眼神,愿意多关心他人,愿意在每件事做完後,对自己做一个反馈:我做得如何?下一次,我该如何做得更好?
7、建设性的朋友
建设性朋友的反面是“消费性朋友”,他们不一定是“直接破坏性”的朋友,所以你不会有戒心,你会很安心的与他们交往,但是你越与他们靠近,越多的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不知不觉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性”,因您在浪费宝贵的资源和时间。所谓建设性的朋友是“对你的生命目标、价值、人格塑造、兴趣嗜好及成长经历”有帮助的人,他们可能是学校的社团伙伴,可能是项目小组同学,可能是兴趣学习(如摄影社、吉他社、演辩社、合唱团、宗教社团)小组的朋友,甚至义工等。我加入了一些本地社团,对我的专业帮助很大,他们就是我的导师。在工作场合,我们将朋友分成几个层级:一般朋友,个人的朋友及家庭朋友,越多的个人或家庭朋友,你的生命会越丰富。到了退休时,我们要靠的是“老友,老伴,老本”。多结交“建设性朋友”,这些朋友会越陈越香。
8、“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态度
学习是一种态度和习惯,很多人在新年初立志“每月要读一本书”,对我而言,这太容易了。因我随时在读书,好奇心驱使我不断的在问问题,读书找答案。我们要随时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不懂就找懂的人问,找答案,如此,每天学习进步,个人的能量也在增长,生命也会增长,更丰富多彩。
9、倾听及反思的能力
我们现今的社会及学校的教育多重视“讲”的能力,“沟通”就是要会讲,讲清楚明白。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因完全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倾听”的能力。我们要有能听的耳,要听得明白,要用“心”听,听得到对方“没讲出来”的心里话,要能全神贯注,要能成为对方的镜子,让他看到他自己。
当没有听众时,我们要有自己反思能力;要问我自己做得如何?给自己打打分。要问我下次再做同样的事时,我会怎么做?会有不同的做法吗?
当我们去听一场讲演后,我们要问自己,哪些要点对我特别有感觉?列出来1、2、3,我怎么应用在自己身上来改变自己?我如何启动?什么时候开始启动? 这也是反思学习的能力。写日记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做反思总结的动作。
10、有目标,但不坚持走“预先规划好”的路径
最后,我要谈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成功路径图。我们都知道要做计划,设定目标,行动方案,如果你做了,那我要给你“提高一层级”的建议,就是:要有目标,但要烧掉你“预设”的路径图(如果你还没有做计划的习惯,要先将这习惯养成了再来看这节)。我们只要带着指北针,随时掌握既定的大方向,也要随时有警觉心,要能灵活应变,一面走一面学习,甚至调整自己,面对新局。
就如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逊说的:“这是一个从来没经历过的金融大海啸”,大部分企业今天谈的策略“不是如何成长”,而是“如何不失败?”,这是我们从来没经历过的环境,在学校,MBA课堂也没教,我们必须自己学会“警戒,灵敏,学习,调适”,而不能靠预先设计的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