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故事
主页 > 亲情故事 > 内容页
2012-03-17 16:02 作者:
父爱的逆向思维
  

  遇见他,是在一次浙江企业与新闻媒体的联谊会上,30多岁的他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发言,白手起家创办了连锁店遍布全国,拥有数千万身家。其中那份感谢名单里着重提到感谢父母,“在我的事业生涯里,他们的影响无比巨大。”
   大学毕业,他开始打天下。上班第一年春节回家,他得意洋洋地递过去1000元过节费,老妈的神情没有流露出明显的欢喜,过几天好像是闲聊着说起:“黎叔叔家的女儿,过年回来给了家里8000元呢。”他愣住,歪着脑袋半天没言语,妈哎,您儿子拿您与上海的富妈妈比较,您高不高兴?第二年,他上交的过节费增加一倍(为此搁浅迫在眉睫的电脑计划),又买了烟酒茶,谁知老爸又哈哈:“谁还抽‘白沙’呢?现在都流行抽‘黄鹤楼’,你表哥送的‘黄鹤楼’200多块钱一条呢。”他听了,再次愣住。
   那时爸妈都年轻,50出头,街道安排个早点摊问做不做,夫妻俩把手卷在袖子里说:“有儿子呢,有儿子呢,儿子在大上海一个月挣3500。”没错,月挣3500块,但除去房租水电交通费只剩一千多块结余,这点钱只够他在大上海辛苦生存。他很省很省地花钱,在光线黑暗的办公室做小职员,每次打电话都报喜不报忧———今天买什么吃了?———吃肉了。实际上吃土豆青菜的日子占多数。
   儿子进化成懂事的人,爹妈还在原地踏步。
   真替他抱屈,哪有这样不懂事的父母?可他懂得逆向思维,这不正说明我不够强么,没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回到上海,他狠命充电、拓展人脉资源。第四年,跳槽到一家外企,跃入职业生涯第二个阶段。他很快成为年薪十万的白领,买了房把父母接来同住。
   他开始觉得满足。
   可是爹妈来了后,一套房子明显不够,比如老妈爱看电视,肥皂剧从早八点到晚八点播个不停;老爸爱抽烟,明知儿媳打算要小孩还是戒不掉。没人敢劝,劝了老两口就会郁闷地吼:“嫌弃我们不是,那送我们回老家去!这么大把年纪这么点小爱好也不能保留!”也委屈过,转念一想,老年人怎么可能更改几十年的生活方式?熏着儿子也不好!我还得发愤图强,再买套房!
   等他辞职当了老板,买下两套相邻的住房已经是三年后的事了,再过五年,他坐在我对面一脸阳光地述说他为什么成功。“累,过去的日子真累,可累得有价值!不仅满足了父母妻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渴望,还看到了自己的发展壮大。”
   “在我每一个发展停滞的阶段,父母挑剔的言语就像一根针,扎得我猛醒。这是强心针,有力却不留下痛苦的痕迹。”
   我张大了嘴巴,聪明人能从负面因素中找到正面效应,哪怕遭遇了俗气、挑剔、爱发脾气的父母?
   所以,假设你遭遇了“俗气”的父母,假设他们气呼呼地冲你发牢骚:“小子,做得还不够哎,你老爸老妈过得还不够好啊!”那么把他们的牢骚视为一种反作用力吧,姑且忍着、听着、奋斗着。这世上,除了你的老婆孩子,只有这对老宝贝会这么依靠你、在乎你、对你推心置腹,把你视作茫茫世间最大的光亮与幸福所在。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站认可其说法或描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