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
主页 > 职场故事 > 内容页
2014-09-13 18:29 作者:未知2
一个毕业生的失业生活(2)
  



  曹峰随即转战深圳,经历了找工作不得志的日子。他一步三叹地走过3个月,当“无法忍受现实也无法忍受自己”的时候,就选择离开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怀揣着逐渐减少的金钱、信心、尊严和梦想逐水草而居”。然而无论身在何处,曹峰都“既无特殊幸福也无特殊痛苦,既无真正忧虑也无彻底绝望”地过着。

  再度失业

  之后,曹峰杀回北京。由于正赶上扩招第三年的学生毕业,“更有利于实现梦想”的北京并未给他找工作带来一丝转机。

  2005年冬天,曹峰索性窝在清河的租屋里耗着,颠倒昼夜游离于现实之外麻木地寻找所谓的“诗意的生活”。这根本无法摆脱他的内疚与困顿——家人还一直以为他在北京当官呢。那段时间他天天去附近的书店看哲学书,天天日记,写了二三十万内心挣扎的文字:“我知道我们是穷人,我们需要自己努力奋斗去改善生活,而不仅仅是晒太阳就能得到简单的快乐。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北京留给我们这些没有关系没有根基的毛头小子的机会并不多。我们是那样的热爱美好的生活,却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道路……”

  曹峰甚至开始推翻自己过去的观点,不得不承认人际关系网络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最理想的途径了。“分配”——这个上世纪90年代前大学生最熟悉不过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定产物,对于曹峰,对于整个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都已成为遥不可及的镜花水月。但他不断给自己鼓气:“是时候挺身而出了,回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不该再蜷缩着采集梦幻,不应学蚯蚓躲在昏暗的泥土里,应当像犀牛踩在坚实的大地上。”

  春节回家调整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曹峰又豪情满怀地回到了北京,这时的他上QQ喜欢隐身了,想亲人不敢打电话了,工作没定下来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还是后来找到一份不错的物流行业的杂志后才开始恢复与朋友间的联系。但就在朋友们为他总算踏实下来暗自欣慰时,他又把工作辞了。

  缘由如下:曹峰通过关系找到国内一家物流公司总裁的联系方式,约他采访,想通过这位总裁了解一下国际同行—— 家乐福和沃尔玛的一些情况。原本这位总裁听说要采访非常热情,还主动来到杂志社,结果一听是采访别人的事情态度就一百八十度转变,一副不可一世无可奉告的样子。这让曹峰遭受到采访失败的挫折。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整个物流行业有二十多家杂志,家家都习惯了有偿新闻报道,这几乎已经是一条潜规则了,对此他感到失望。“虽然成功的采访让我特别有成就感,但还是觉得激情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的话是不会长久的。”

  被朋友逼急了,他就声称自己因为对物流行业兴趣不大而辞了这份工作。

  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每况愈下。曹峰所在的年级,两个新闻班100多名毕业生中,考上或保送读研的有 20多人,另有二三十人继续复习考研,参加工作的同学中有10多个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职,10多个幸运儿到了比较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上班,剩下的多在不太稳定的纸面媒体或网站或广告公司上班。像曹峰一样长久以来没有固定工作的,班上还有另外一个男同学,不久前“屈从爸妈的意见回家谋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曹峰一不留神,便随着去年“滞留”的75万名大学生待业青年与今年新毕业的413万大学生共同参与竞争。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 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其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就连“村官”这个在去年还少有人问津的陌生事物在今年俨然成为广大本科毕业生的“香饽饽”。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站认可其说法或描述。
相关内容